陶凯姓名测试 新婚一别成永别!老山烈士妻子未再嫁,一心为夫尽忠尽孝
新婚一别成永别!老山烈士妻子未再嫁,一心为夫尽忠尽孝
前几天,老山主峰422高地尖刀班班长陶荣华母亲郭吉桂老妈妈去世,享年91岁。她在无尽的思念和痛苦的眼泪中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老人家前安祥的走了,她说,她要去云南边境老山寻找自己的儿子陶荣华……
老人临走前,拉着儿媳李发英的手说,这么多年辛苦你了。从20来岁的小姑娘嫁到陶家,到如今已经50多岁,李发英一想起自己的丈夫,那位在老山作战中长眠于老山的陶华荣烈士,一想起自己这多年来的守寡生活,她不禁泪流满面。
陶荣华在家里是独生子,他和李发英是同村人,从小学到高中,也是人们常说的青梅竹马,二人高中毕业后,这一对年青人产生了爱恋,在农村的劳作中相互依恋,爱情甜蜜着……他们虽然身处衡东县南湾乡偏远的大山区,但两颗年轻的心向往着外面的世界。这年底,西南边境战事吃紧,陶荣华毅然应征入伍,年轻的恋人难舍难分,李发英也毅然支持自己的恋人远征,她在家耕种,照顾陶荣华的父母…
1984年的春节,李发英在村里和陶荣华结婚20天后,陶荣华的部队来了加急电报,催促丈夫紧急归队,蜜月都还没渡完,丈夫就立即赶回部队。回部队没多久,陶荣华就随队开赴老山作战。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1984年4月28日凌晨5点,原步兵第40师119团2营4连“老山穿插英雄连”尖刀分队在侦察兵的带领下,到达100号高地两侧国境线。
5点15分二排沿敌侧后向634高地秘密穿插,四班长陶荣华一马当先,带领全班战友穿插在前;5点56分总攻开始,全连官兵顾不得疲劳、顾不了紧张,迎着炮火向既定攻击高地实施攻击;6点20分,我军官兵攻占114高地,打敌炊事班一个。
6点30分全连官兵乘胜追击,攻占115高地,迫使敌警戒小组和值班火器逃窜;7点05分,陶荣华带领的四班向634高地实施攻击,抢占634高地。
据陶荣华一同参战的战友介绍,就在那天,平时练就过硬杀敌本领的陶荣华作战异常勇猛,手中的冲锋枪喷出弹雨,边冲边射击迫使敌逃窜,用火力压制敌人,来不及逃窜的7名敌人逃进屯兵洞,后被“老山穿插英雄连”官兵俘获。
眼前胜利在望,在离634高地不到10米的地方,陶荣华班长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中胸部,壮烈牺牲,年仅23岁。牺牲后安葬在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园。
从结婚到陶荣华壮烈牺牲在老山作战前线,只有不到四个月时间。
烈士生前曾给孩子取好名字叫陶凯,意寓凯旋,可刚刚降生儿子等到的却是父亲牺牲的噩耗
勇士一去不复返,从此夫妻阴阳两相隔。然而,李英华对丈夫的离去,并不知道,一是因为并且战事紧急,消息很难传到后方 ,二是李英华家在湖南农村,消息更加闭塞。
陶荣华走时,儿子在李英华怀中只有三个月。生前,陶荣华知道妻子已经怀孕了。就在上前线去的前一天夜里,陶荣华和同乡战友李晚云长聊时,说到了给还在娘肚子里的儿子取一个什么名字,俩人聊来聊去,陶荣华说,就叫陶凯吧,待我凯旋归来的时候,儿子就要出生了,我就可以叫他的名字了。可是,刚刚降临人间的儿子没能等到父亲归来,等到的却是父亲牺牲的噩耗。战后,李晚云才把陶荣华给儿子取的名字告诉李发英!
对前方战事并不知情,李发英为烈士生下了儿子,在家照顾老人抚养小孩。当后来战事平息,当她真正知道自己亲爱的丈夫、才短短相处20来天的爱人已经长眠于老山时,这位农村妇女泪流满面,她心疼自己的丈夫命太苦太短,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生活的幸福就匆匆走了,她心疼儿子从小就没了爹,她心疼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早早就没了儿子……有太多的心疼,让这位才20来岁的年轻母亲肝肠寸断。
一个女人,在农村,上有陶荣华的父母,下有嗷嗷待乳的儿子, 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男壮力,完全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特别艰难。
有好心人看她上有老下有小,过得太难,就愿她再重新找一个,也有人上门提亲,连陶荣华的父母都曾劝过她重新改嫁。对于改嫁这事儿,李英华不是没有想过,特别是在生活极度艰难的时候,她都会想起这事,但一想到为祖国牺牲的丈夫,一想到爹娘,一想到年幼的儿子,她立即放弃了改嫁的念头,因为她担心改嫁后,父母和儿子受委屈。于是,她宁愿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扛起所有的困难,也不让爹娘和儿子受半点委屈,从那以来,为夫尽忠尽孝就成了李英华最大的心愿和使命。
后来有相报道中称:“在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园安葬着一位在自卫反击战中端着冲锋枪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他倒下牺牲时,他的孩子还没有出生 。那一刻,他为了祖国献出了生命,同时也献出了对儿子的父爱,献出了对妻子的爱和责任,他的妻子从此担起了孝敬父母,抚育孩子的重担。 烈士作了最大的牺牲,永远值得敬重和怀念。他的妻子用一生的坚守续写他们的爱情,那份执着和伟大,感天动地!”
这里的他就是烈士陶荣华,这里的妻子就是为夫守寡尽孝的李英华!
陶荣华烈士:40师119团4连,职务:班长,政治面貌:党员。籍贯:湖南省衡东县人,汉族。文化程度:高中。1961年1月出生,1980年1月入伍。牺牲时间:1984年4月28日。荣立二等功。
新婚一别成永别,35年之后再相见,一见哭倒在夫君墓碑前
2019年清明时节 ,李发英带着她的儿子陶凯来到了她魂牵梦绕35年的麻栗坡烈士陵园。衡东县民政局、衡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特派出工作人员陪同陶荣华烈士的妻儿来到云南,为陶荣华烈士扫墓。
李发英 ,陶荣华烈士的妻子,湖南省衡东县南湾乡茶旺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
云南省麻栗坡县烈士陵园。
清明节,她们母子跋山涉水二千多公里,是专程来这里为她长眠在此的丈夫陶荣华扫墓,来看看丈夫是否安好,来让父子相认……
脚步是那么的沉重,痛彻心扉的思念穿越着35年的时空,痛啊!
此时此刻,她的心在滴血,她的眼泪哗哗哗的直流……
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埋葬着1984年在中越边境老山、扣林山、者阴山地区对越作战中英勇牺牲的960名烈士。
20来岁的小姑娘,转眼皱纹满脸庞。李发英手持两束鲜花,一束鲜花是她帮90岁的婆婆郭吉桂老人带给儿子的,一束鲜花是她要献给丈夫的,此时此刻,她在登上陵园的山坡的路上不敢直视前方,她不知道她深爱着的丈夫是否会知道她们母子俩的到来。
李发英在一排排的墓碑里寻找着丈夫陶荣华的名字。
她在呼唤着丈夫的名字!
李发英的情绪几近崩溃,她情感的大门在即将看到丈夫安息之地的时刻难以控制!35年了,天堂的丈夫啊,从新婚分手至今,爱妻每一天都思念着你,想着你!你知道她是怎么活过来的吗?你知道在她怀胎十月是怎样盼着你回来,哪怕是宝宝出生时看一眼孩子也好啊!
他们的儿子陶凯也在寻找着爸爸的墓地,他从娘肚子里生下来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35年了,今天他第一次来云南寻找父亲……
这里有那么多人,爸爸 ,你在哪里呢?
找到了,在第九台38号。
李发英一下子就扑倒在了丈夫的墓碑前,抱着丈夫撕心裂肺的痛哭着……
丈夫的坟头上长着小草。
儿子为父亲敬香
战友们敬礼!
35年了,儿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可是已经是阴阳两隔了,令人悲伤!
李发英哭得撕心裂肺的都快要晕厥了!
从20几岁如花一般的美好年龄,突然失去了新婚丈夫,一个人孕育遗腹子,一个人抚养儿子,一个人照顾公公婆婆,那份坚贞,那份执着,那用一辈子孤独坚守的痛苦和煎熬只有她自己知道有多苦多难,35年了,日思夜想的丈夫……
拉着丈夫的手紧紧的不愿离去……哪一个见到此情此景的人不跟着泪流满面?我们的烈士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献出了他和妻子儿子的家庭幸福,烈士的妻子一辈子的感情只能对着丈夫的墓碑倾诉!
李发英抚摸着丈夫的脸庞,此时此刻这种爱是常人无法感受到的!
儿子也痛哭着!烈士的儿子没有见过父亲,在他还没出生时爸爸就牺牲了,从小他就多想和别的孩子一样有爸爸的呵护疼爱,多想拉着爸爸的手大声叫爸爸……
陶凯 (图右)陶荣华和李发英夫妇的遗腹子。
这位善良的农村妇女,一生守寡独自吃下所有苦头,把烈士的父母都照顾到90岁高龄
30多个年头里,李发英坚守着他们的爱情誓言,坚强地活着,养育着嗷嗷待哺的儿子,照顾并赡养着公公婆婆,她以一个女人柔弱的身躯而坚强地活着…… 前几年,90岁的公公去世,离世前紧握着媳妇李发英的双手,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如今婆婆91岁高龄去世……
李发英,一个普通且善良的农村妇女,用心诠释着一位烈士妻子与一般人不一样的悲壮人生……
陶荣华遗像。
陶荣华的战友提供了陶荣华在连队的生活照,一个阳光帅气且朝气蓬勃的解放军战士,一条鲜活的生命。
位于中越边境云南麻栗坡县境内的老山主峰阵地。
老山,一座默默无闻的边境高山,可它以一场战争而名扬天下,在这里诞生了一曲曲动人的歌曲,《血染的风采》就让人热血澎湃,热泪纵横。
李发英来到了丈夫作战的阵地上。
在丈夫战斗的哨位上凝望着。
老山主峰的石刻《小草》
李发英母子在丈夫牺牲的地方釆一捧泥土带回家乡,因为这是丈夫的鲜血染红的
釆一株小草回家,她要让丈夫回家陪伴家人
英烈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烈士亲人是最应该得到关爱的人!
青山不老,老兵不死,英雄永在!让我们铭记烈士和烈士身后的家庭,铭记为祖国牺牲奉献的每一个人。致敬英雄。
部分资料来源:英雄旗帜,特此鸣谢
烈士身后·守望丨南疆烈士陶荣华的妻子:洣水河畔,山村老屋的守望
来源:央广军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杨鸿 袁萌婷
洣水河静静流淌,穿越湖南衡东山区的原野河谷奔向湘江。几十年来,一个温馨而又伤感的真情故事,在洣河两岸广为流传。2020年3月31日,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南湾乡茶旺村91岁的郭吉桂老人去世,自从唯一的儿子陶荣华在1984年的边境作战中英勇牺牲后,老人一直和儿媳妇李发英生活在一起。临终前,老人紧紧拉着李发英的手说:“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李发英:婆婆对我说,我是个好儿媳妇,是我扶持了这个家。如果没有我,这个家就散了。婆婆说我不但把她和公公送上了山,也把儿子、孙子一起带大了。婆婆嘱咐我,要把这个担子继续挑下去,不要辜负她的希望。我说好,你放心。
陶荣华烈士牺牲前的战地留影
李发英和陶荣华今生的情缘,从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开始。他俩从小生长在茶旺村的两个村民小组。上学的时候,李发英每天要从陶荣华的家门前路过。时间久了,他们慢慢从陌生变成熟悉,再到后来的情窦初开,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1979年秋天,高中毕业后,已经在村里担任会计的陶荣华报名参军,去了位于祖国南方边陲的部队。在军营里,他给李发英写信,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两人正式谈起了恋爱。
李发英:他到部队后不久,就给我写了一封信,我也给他回了信。就这样,我俩互相写信,慢慢地就谈起了恋爱。
1983年的春节前夕,已经当了班长的陶荣华从部队探亲归来,在村里和李发英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成为了夫妻。探亲假快要结束时,陶荣华带上新婚的妻子回到部队,等到李发英从部队回到老家时,已经有了身孕。
李发英:他正月初三就要回部队,让我跟他一起去,于是我就跟着他到了部队。探亲假结束后,我就怀上了孩子。1983年10月份,儿子就出生了。
丈夫牺牲后,李发英守在老屋,悉心照顾烈士的家人
就在儿子快要出生的时候,陶荣华却随着部队上了前线。虽然未能在妻子生产的时候陪伴身边,但陶荣华对还未曾谋面的孩子充满了期望。他给儿子起名为陶凯,要妻儿等着他从战场上凯旋的那一天。然而,他终究没有机会见到儿子。
1984年4月,在抢占某高地的一场激烈战斗中,陶荣华带领全班战士冒着炮火冲锋,接连攻克多个敌军火力点,并协助穿插连俘获了7个敌人。眼看胜利在望,突然,敌人的一梭子弹打过来,陶荣华不幸胸部中弹,年仅23岁的他壮烈牺牲,倒在了离高地只有十几米远的地方。而此时,妻子寄来装有儿子照片的那封家信,还静静地躺在后方营区的收发室里,等待他的开启。
李发英:我生儿子的时候,他没有回来。他们父子俩从来没有见过面,连照片都没有看见过。儿子3个月大的时候,我给他寄了一张照片,他也没有收到,信一直在部队营区里面。
李发英在竹器厂打工,扛着粗壮的楠竹翻山越岭
儿子出生后,李发英几乎每天都会在家门口眺望,等待着丈夫从战场上归来,拥抱她和襁褓中的儿子。可是等来等去,却等来了丈夫牺牲的消息。噩耗传来的那一刻,她感到整个世界都坍塌了。在丈夫牺牲半年后,李发英背上儿子,陪着婆婆一起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在丈夫的墓前,婆媳二人哭倒在地。
李发英:我们哭了好久,婆婆已经哭晕过去了,喊都喊不起来。我一边要劝婆婆,一边又要背儿子。那时候儿子还不能走路,我手上还要拿着包裹,当时真的要崩溃了。
然而,看着年迈的婆婆和年幼的儿子,李发英心里明白:今后的人生,自己必须要坚强,一定要为丈夫撑起这个家。因为,这是当初在部队和丈夫分别时,她对丈夫应下的承诺。
李发英:当时他对我说,你回去要好好照顾爸爸妈妈,有时候他们脾气不太好,你要忍耐一点。我说好,你放心。
在这间低矮的厨房里,李发英为丈夫一家延续着人间的烟火(杨鸿 摄)
老人只有陶荣华兄妹两个子女,妹妹当时也已出嫁,只有李发英守在老人身边。丈夫牺牲后,李发英擦干了眼泪,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家里有六七亩水稻田和70亩山林,李发英除了农忙时节插秧、收稻子,平时还要上山挖竹笋、砍毛竹补贴家用,所有的艰辛都被她咽在肚里。
李发英:我要插秧、打稻子,还要到山上去砍毛竹。从山上砍下来后,还要用车子拖着去卖。家庭所有的负担都在我身上,那么多的农活,有时候我真干不过来,还要带孩子,那些日子,我确实很辛苦。 有段时间,由于劳累和悲伤过度,李发英出现了精神恍惚。有一次插秧时,她没有搞清自家责任田的边界,竟然在别人家的水稻田里忙了大半天,直到对方发现后提醒,才知道自己搞错了。
李发英:也不知道怎么了,我一下糊涂了,连自己的田在哪里都搞不清楚,跑到别人的田里忙了一下午。隔壁田的邻居说:“嫂子,嫂子,这不是你的呀,你怎么帮别人插秧啊?”我才反应过来:“哎呀,我这脑壳糊涂了。”
那些年,由于茶旺村位置偏僻、产业单一,村民们除了种植水稻,家庭收入主要靠砍山上的楠竹去卖钱。本来,李发英家拥有70亩山林,每年可以靠卖竹笋和竹子来增加收入。然而,在1996年,公公在自家的水稻田边点火焚烧稻草垛时,不小心引发山火,把邻居的山林烧毁了。事后,只好把自家的山林换给了对方,此后20多年,家里再也没有了山林的收入。
李发英:我们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公公在田边烧垛块。他也没想到,火势一下就烧到了山上,把别人的山林给烧了。后来没办法,我们家就把自己的山林赔给别人了。烧过的山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了,一直到现在没有竹子的收入。
当年的战友来家里看望烈士的老母亲和儿子
从那一年起,李发英在每年农忙之后,就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外出打工。她先是在附近的竹器加工厂当伐竹工人,每天像男人那样扛着粗壮的楠竹翻山越岭来回十几趟。遇到雨天,她一次次滑倒在泥泞的山道上。后来,她又去往株洲打工,在外面省吃俭用,把挣到的每一分钱都带回家里。
李发英:那几年,我在外面打工,公公婆婆就在家里面帮我带小孩。在外面打了两年工,我赚了一点钱就回来了,因为那时候孩子要读书了。
2019年清明时节,李发英来到烈士陵园祭奠丈夫
1999年,李发英用打工攒下的积蓄,再加上陶家大伯从外地寄回的一笔钱,在原来的土砖房旁边新盖起了四间大瓦房,让两位老人从破旧低矮的老屋中搬出,住进了高大宽敞的新房子。陶荣华牺牲以来,两位老人在李发英的悉心照料下,逐渐走出了失去儿子的悲伤,在静逸的山村安度晚年。公公在73岁突然患病去世后,李发英对寡居的婆婆给予了更为细致的照料和陪伴,同时也悉心抚养儿子长大。2005年,儿子陶凯结婚成家,第二年生下了孙子。李发英的婆婆在失去儿子22年后,拥有了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李发英在烈士墓群中寻找丈夫的墓碑
30多年了,李发英心中有许多话要向丈夫倾诉
这些年,李发英一直渴望带着长大成人的儿子去云南扫墓。然而,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一直未能如愿。2019年清明节,在衡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李发英终于带着儿子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伏在丈夫的坟头,李发英失声痛哭,她告诉丈夫,她已经为老父亲养老送终,母亲和儿子过得都很好,这30多年,她信守了承诺,守住了这个家。
李发英:我至今还记得,那天我对他说的话:“35年了,你的儿子来看望你了。你爸爸已经安葬好了,你交代给我的任务,我也完成了。至于你妈妈,你放心,我会一直陪着,会安排好、照顾好她老人家的,你安心吧。”
李发英在丈夫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留影
扫墓归来,李发英回到茶旺村,继续承担着照顾婆婆的责任。在去云南扫墓的前一年,89岁高龄的婆婆就已中风瘫痪,李发英在病床前悉心侍奉老人,直到两年后的春天,老人在过了91岁生日后安详离世。
李发英:婆婆卧病在床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要帮她擦身子,要喂饭给她吃,还要帮她洗脸、为她洗澡,这些事情最不好做了。去年我给她过了91岁生日,后来没过多久,老人就离世了。
丈夫牺牲时,李发英刚23岁,正值风华正茂。38年的时光过去,如今她已经年过六旬,白发丛生,还坚守在茶旺村的陶家,带大了儿子,又开始带孙子。岁月催老了李发英的容颜,却带不走她的思念。多少个清冷的夜晚,丈夫一回回出现在她的梦里,只是,梦里的丈夫依然守着边关,短暂的停留又要离开。
李发英:好多次,我都梦见他穿着军装叫我开门,他说他请假回来了,回来两三天还要回去。我说为什么别人回家,你不回家?你爸爸妈妈还有你儿子等你盼你,你为什么不回来?为什么要留在部队?
一生爱、一世情,李发英已经在山村老屋坚守了整整38年
衡东流传着一首名叫《一塘清水一塘莲》的民歌,虽然只有4句唱词,但悠扬婉转的歌声,唱出了当地群众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这一生,李发英虽然结婚后与丈夫只有短短3个月的相聚时光,而她却一辈子在家里为丈夫守望。对此,李发英却说不后悔。因为,爱情对她而言,就如池塘里的清水与莲,一旦嫁给了陶荣华,便是一生爱、一世情。
(央广军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相关问答
连云港的历史人物朱元璋“先世家沛”(今江苏沛县),后“徙句容”(今江苏句容市),达“几百年”之久。朱元璋先世沛县,年代久远,已无从查考。然“徙句容”多案可稽:“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