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皓宸姓名测试 张皓宸专访 抬头看二十九次月亮,等一次月圆
张皓宸专访 抬头看二十九次月亮,等一次月圆
时值秋分,山城不再是被夏天的暑气笼罩,渐渐的雨丝模糊了视野,秋季的凉意也开始渗透,却难以抵挡读者朋友的热情。九月下半旬的周六日,是属于张皓宸和读者的节日。重庆作为新书巡签的第三站,一场绵密的秋雨倾泻而至,不少读者朋友仍早早来到签售现场等待,与张皓宸共同奔赴这场“明天见”的约定。
时隔两年,张皓宸携首部散文随笔集《抬头看二十九次月亮》,与大家见面。一直以来,张皓宸用轻松、温暖、正能量的故事,努力改变大众对严肃文学的态度,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这一次,当创作和生活交织,他将过去的回忆从脑中上锁的匣子里取出来,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张皓宸新书分享会现场
“窥探很多从未提及的自己”
在张皓宸的写作生涯,这是他首部散文随笔集。其实散文这颗种子,种在他的心里很久了,一直想写本这样的书,但在之前找不到一个很好的状态和时间机会去集中创作。在过去疫情的三年里,“我觉得这三年,我的思考就像恒河沙数一样,就有很多,每天在变化,所以把这些思考放在书里。”当生活的节奏被按下暂停键,张皓宸开始整理脑海的往事,唤醒那些尘封已久的细枝末节。埋在心里的种子也找到适合的季节萌芽生长,在言语的能量和书写的温度下最终开出了花。尽管真正提笔写作到完成是半年多的时间,但散文随笔筹备的过程却是漫长的。散文随笔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很多时候是需要创作者这些年自身的体验来去完成。
张皓宸新书分享会现场
在这本散文随笔中,张皓宸分享了身边人的故事,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点滴,他把自己剖开了展露给读者,有他的过往回忆,有他的青春往事,也有他对生活的体悟,对周遭人事物的关怀。与以往的作品相比,这一次张皓宸成为书中的主角,坦诚自己的人生,在他的成长史,我们也可以窥探到很多他从未提及的自己。
以往出版的小说集,基于作者的真实经历加之丰富的想象,故事里的人物更多时候是虚构的。对张皓宸来说,他可以用创造出的角色来保护自己。虽然笔下的人物或多或少有自己的身影,但那都不是真正的自己。“写散文和随笔,几乎它就像我自己的日记,我的一个所谓到现在为止的一个成长史,一些非常内在的一些情感的表达,所以我没有办法虚构,也没有办法去创作别的角色来保护我,所以只能把真实的自我就展现出来。”
将之前的保护壳剥蚀净尽以后,张皓宸让我们看到的是毫无伪饰的一个赤裸裸的自己。这份敢于直视曾经不愿提起的往事以及软肋的勇气,也通过文字的温度和情感的纽带传递给每一个等待月圆的你。
张皓宸接受采访
“我们不只要歌颂满月,也要正视每一次残缺”
书从故乡忆起,而后从故乡出走,那个少年成为一名职场打工人。在社会丛林中,认识了一起打拼的朋友,见识领悟了爱情这门课的真谛,然后到个人日常、经历沉淀,最后回归自我。
全书以二十九篇散文映照了月亮由缺到圆的二十九天,也映射了当代年轻人的情绪困境和生活自洽。书中在追溯过去的痕迹,却也引导那个少年走向自我,我们可以透过张皓宸看到自己的故事,可以看到这个时代每个人的缩影。
在这个时代语境,稳定发疯也是一种情绪稳定,很多年轻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可窥探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当代人被快节奏的生活和社会的压力裹挟着前进,很多时候容易陷入自我情绪内耗和焦虑的沼泽中,难以挣脱自己内心的枷锁。张皓宸也分享了遇到创作瓶颈的时候自己的做法,“先关掉电脑,不要逼自己,去追剧、去吃好吃的、去外面走走,就是不要陷在这个情绪里面,或者不要陷在这个瓶颈当中说你永远爬不出来的。”不在情绪的泥潭里画地为牢,不给自己人生设限,或许更加自在。
收到的读者来信和提问,很多都是关于“什么年纪该做什么样的事”、容貌焦虑,抑郁情绪等问题,这些张皓宸自己经历过,也用这本书交出自己的回答。用“满意”来形容人生,向内地问询来代替过度的自省。“我觉得我算是比较典型的90后这一代,就是没经过那种大起大落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其实整个生活状态是非常顺遂的,但是就会有很多关于内在情绪的自我认同内耗”,张皓宸说道。当提到如何去缓解这些焦虑的心态,他还是希望大家更多地去接受自己。要有自信,就有为此奔跑下去的勇气。
书中,张皓宸提到了一个“逆社会时针”的概念,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被“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情”这句话绑架着。也许我们并不需要按照社会给我们安排的时间刻度寻走。月相周期是一个神秘而又美妙的循环,我们每个人生阶段也会带给我们不同的能量和感受,“我们不只要歌颂满月,也要正视每一次残缺。看二十九次月亮的过程,也是我们正视自己脆弱和不完美的过程。千帆过尽,终会完满。”
张皓宸新书分享会现场
“我很大一部分的自我认同,来源于喜欢我的人”
身为这个时代还有人记得的写作者,张皓宸认为需要感谢宇宙恩赐的灵感。在这个被短视频蚕食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沉迷于手机屏幕上浅层的快乐,愈发难为一本书驻足阅读。快节奏的消费方式正在削弱着读者的耐心和专注力,以及对文字世界探索和理解的欲望。很难得,仍有人愿意翻开一本书,仍有人为自己而来,所以在签售会现场,他真挚地讲道,“我残缺的一部分被喜欢我的人补齐了。”
在张皓宸看来,自己和读者朋友一直是互相陪伴的关系。平时隔着文字,隔着荧屏,很难收到这样的反馈,但这些年辗转各个城市的落地巡签,线下的见面让他愈发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和读者之间的羁绊。“可能很多年以前看到他是个学生,但是现在来看他已经社会人了,有的当妈妈来带自己的宝宝来见我,整个的感觉就是我是一路看着他们的成长,同时他们也看着我的成长,所以是非常难得的互相陪伴的感觉”,张皓宸讲道。
张皓宸签售现场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透过笔下的铅字和自己建立情感的连接,看着他们在共享自己的创作,成为读者心中可以寄托的互联网月亮。这种奇妙的陪伴感,背后联结的真心,使得张皓宸不想辜负那些情深意切的喜欢,就像多年以前自己的承诺,只要还有人还在看自己的文字,那自己仍会写下去。
结语:以这本书作为暗号,还要一起看很久的月亮
“抬头看二十九次月亮”作为新书的名字,看似任性,却寄托着张皓宸与读者之间的约定和祝福。为什么是二十九次,因为总会等到一次月圆。“也希望大家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多抬头看看这轮满月,是因为你等到这个满月,其实很不容易的。”
月亮会倾听我们的心声,会熨帖我们的心事,会守护我们内心的柔软。这本书也像月亮承载了张皓宸的阴晴圆缺,或者有幸代入我们的悲欢离合。就像书里约定的那样,“以这本书作为暗号,愿我及我的读者都长命百岁,情绪健康,美好大方,还要一起看很久的月亮。”
张皓宸新书分享会现场
作者:商界青年
看人还是看书? 书迷齐喊“看人”
记者 薛姣 摄影 李一鸣
昨天,购书中心大坪时代天街店的外展场中,作品曾入选开卷畅销书(虚构类)排行榜前十的90后作家张皓宸的到来,令所有焦急等候的粉丝激动地尖叫不已,这一次他是带着新书而来。现场被粉丝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很多人举着张皓宸名字的闪亮灯牌,完全是追娱乐明星的阵仗。
这种粉丝待遇,并不只有张皓宸一人享受过。卢思浩、苑子豪、苑子文等90后“鲜肉”作家来重庆和读者见面的时候,记者也曾在现场领略过粉丝们的狂热。记者也看了看目前活跃在年轻读者中的90后作家的作品,大多是写作者与朋友之间的十几个温馨小故事,充满温暖的治愈系文字,也就是所谓的心灵鸡汤。小小年纪就熬出鸡汤,他们的粉丝是真的很爱这些鸡汤吗?
一边热情如火
粉丝热情像追娱乐明星
张皓宸来重庆前,就在微博预热,除了人来,还带来了自己设计的重庆城市贴纸和新书《谢谢自己够勇敢》。在这条微博下的留言,全都是粉丝满满的爱,甚至还有替自己的另一半来表达爱意的。
不过,这都不及现场热闹,见面会的座位早早就被坐满,其他粉丝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成一圈,放眼望去,都是一些十几岁的小姑娘,当然也有零星的男粉丝。坐在第一排的一位男粉丝,呼喊尖叫的声音一点也不输妹子。
张皓宸一出场,一边玩着小幽默,一边谦让有礼地和粉丝打招呼,一举一动总能引发许多首次见到真人的粉丝们的欢呼和笑声。
粉丝们也不是空手而来,有的制作灯牌打着张皓宸的名字,有的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现场送上。当天下午,张皓宸便签售了两小时四十分钟,成绩斐然。自然,这不是他最好的成绩,曾有人笑言,张皓宸的签名至少要排一个小时才能拿到,可见他在读者中的受欢迎程度。
跟张皓宸关系不错的卢思浩两部作品《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累计销量上百万,8月份来重庆签售《离开前请叫醒我》时,现场粉丝丝毫不少于张皓宸。而北大双胞胎红人苑子文、苑子豪5月携新书《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现身重庆时,更有粉丝千里迢迢坐着几个小时的公交车等在门外。
一边遭遇尴尬
很多读者不知此君是何人
尴尬的是,现场这么火热,但记者询问书店里一些年纪偏大的读者,他们纷纷表示并不知张皓宸是何许人,而记者身边的一些80后朋友也鲜少听闻他,脸上的茫然和粉丝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
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最主要原因还是阅读兴趣的差别。90后作家的作品一般字数都不多,暖心鸡汤文章,符合时下年轻读者的口味。沈煜伦、吴大伟、卢思浩、张皓宸……这些年轻的作家拥趸基本都是90后的女性读者。
20岁的露露还是一位在校大学生,昨天是专门从成都赶过来追张皓宸,“成都那场我也去了,很喜欢他,我不爱看长篇巨制,太费时间。张皓宸的书看起来轻松,而且看完之后有被治愈的感觉。当然,作者长得好也是吸引我的关键,像张皓宸、吴大伟颜值都很高,赏心悦目。”
“鲜肉”作家哪来的人气?
有辨识度
记者昨天也向各大书店了解了一下,这些90后“鲜肉”作家的书非常好卖,“十几二十岁的小姑娘最喜欢这些书了。”一位卖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有着敏锐商业眼光的郭敬明早就看中了这个市场,他旗下最世文化有限公司共有80位签约作家,其中大部分为新兴90后作者,他们大多毕业于高校,专业各异,文字风格各有不同。而郭敬明挑作者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有辨识度,有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目光。
有颜值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小鲜肉”们颜值自然成为最耀眼的所在。昨天张皓宸一上台,主持人就调侃:“你们是来看人还是看书的?”台下粉丝异口同声地回答:“看人!”全场大笑。
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告诉记者,颜值高的确是加分项,她曾带过数十位作者全国签售,颜值高的作家明显粉丝多,更受欢迎。
被誉为北大最帅双胞胎苑子豪、苑子文仅仅是把自己的减肥心路历程写出来,销售就轻松过百万,在重庆签售时多少妹子哭着喊着要嫁给他们。
有“鸡汤”
张皓宸认为颜值的确是加分项,但绝对不是决定项,“颜值可能会为你多卖5本书,但一本书要做到很畅销,破百万册,那书的内容一定要好。长得好看,签售会大家可能会为看你而来,但作品要站得住脚,还得有真材实料。”
可是90后作家从文学角度来讲,他们的作品绝大多数并不具备传统认知下的文学厚重感,但恰恰就是这样才吸引读者,都市的紧张生活让许多人包括年轻人都会感到焦虑,因而读者们也变得喜欢看一些励志、有“鸡汤”的书。
张皓宸对包括自己在内的90后作品很看好,认为这个群体的文章很轻松,有自我的抒发,也很接地气。
有互动
此外,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经营自己也是聚集人气的重要渠道。这些90后作者除了出书,平日也通过这些渠道来和粉丝交流,加深感情,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
此外,这些新媒体,也给了读者一个新形式的阅读平台,他们阅读一个作者的书可以从网络开始,熟识一个作者变得很容易。
相关问答
依然组一个句子?毕淑敏《女心理师》一个人是难以用跑百米的速度完成数十公里的长途跋涉,我喜欢日复一日,持之以恒,从不懈怠。微笑,哪怕在地狱里,也是盛开的莲花。人们常...
有没有关于爱情的哲学名言?从哲学的角度你如何看待爱情?——八月长安《橘生淮南·暗恋》4.世界说大很大,说小很小。大到走了那么久,还没跟对的人相遇,小到围着喜欢的人绕一圈,就看到了全世界。——张皓宸《我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