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的姓名测试 起名字要注意平仄吗?哪一种平仄组合最好听?
起名字要注意平仄吗?哪一种平仄组合最好听?
有朋友问:好听的名字,在音律、平仄、字数上有什么内在规律吗??
比如哪些姓适合单字,哪些姓又适合双字,好听的名字在音律上有什么平仄关系?比如张无忌、令狐冲、木婉清、任盈盈、任我行、周芷若、王雨嫣等等,姓氏跟名字之间有什么搭配关系?
前言
题主举例的这些名字,都出自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我们可以从古人的名字中看看是不是规律。
关于题主说的平仄,包括了四声:平上去入,古人在南北朝齐梁时期开始研究四声, 并且影响到了格律诗的演变与定型。诗人们作诗开始注意平平仄仄的音律协调。
如果起名字时,注意一点平仄四声的搭配,名字就不会太拗口。
一、关于平和仄
今天的四声又和古人的四声不同,汉语拼音的四声是:1、2、3、4声。古四声中的平声就是“平”,今天四声的平是1、2声。
古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三种:上、去、入。今天四声的仄声是3、4声,3声相当于上声,4声相当于去声,入声目前仅仅在一些方言里存在,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
所以今天的人起名字如果注意四声的话,当然是按照汉语拼音的四声。
例如:郭子仪,古四声来看是:仄仄平;今天四声是:平仄平。
因为郭在古韵中是入声,在今天是阴平(1声),所以今古是不同的。不过在南方很多地区依然保留了入声,他们的发音又和普通话不同。因此可能会有些名字用方言叫就很好听,但是用普通话就会比较拗口。
二、金庸小说人物的平仄
金庸小说中的名字,当然要用普通话来阅读了,其平仄如下:
张无忌、平平仄
周芷若、平仄仄
王雨嫣、平仄平
木婉清、仄仄平
这四个名字很注意 平仄的搭配,所以读起来很好听。
另外,任和令的发音,用作姓氏的时候都是平声: rén、 líng 。
所以:任盈盈、令狐冲,都是平平平。是不是读起来有点别扭?任我行,古韵:平仄平,今韵:平仄平,读起来都比较舒服。
任,在生活中已经多数读作4声了(去声),我有个同事就是姓任,我见过的所有人都念做4声。
《笑我江湖》的电视剧似乎是读作rèn盈盈、lìng狐冲,这样就是仄平平,读起来就声调的变化,就好听一些。以前港台电视剧或者说粤语怎么念,老街就记不清楚了。
唐朝有个诗人叫做令狐楚,平平仄,也有声调的变化。
三、古人名字的平仄组合
1、三个字的名字有八种组合,平声开头的有四种:
平平平,颜真卿、温庭筠、王昌龄、刘方平、文天祥、令狐綯
平仄仄,王感化、王易简、赵武建
平平仄,司空曙、、王之涣、王无竞
平仄平。司马光、卢照邻、朱庆馀、陈子昂、张九龄、张若虚
......
仄声开头的有四种:
仄平平, 贺知章
仄仄平, 孟浩然
仄平仄,李商隐、李群玉、杜荀鹤、宋之问
仄仄仄,李百药、李子昂、郑世翼、马致远、李太白、杜子美
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种,在讲究声律的唐宋人那里,其实都有使用。其中平平平、仄仄仄读起来比较拗口,老街建议起名字时可以尽量避免。
2、二个字的名字
平平,王坚、王通、王维、钱镠、刘松
平仄,王起,刘象、刘驾、朱放、苏轼
仄仄,李益、马戴、李泌、贾岛
仄平,李伦,孟郊、李白(白,古入声,但是普通话读作平声)
两个字的名字中,要注意仄仄,尽量不要用两个上声(3声)。
我们和古人比不同的是,古人有姓、有名、有字,例如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
以上举例的名字,基本都是齐梁以后的诗人,可以看出,古读书无论三个字还是两个字,各种组合方式都有。并没有特意避开某种平仄的组合。
四、名字中的双声叠韵
双声是指声母相同的词语, 例如古诗中的双声:
句首双声:“留连千里宾,独待一年春。” 留liu连lian
句腹双声:“我陟崎岖岭,君行峣崅山。” 崎qi岖qu
句尾双声:“妾意逐行云,君身入暮门。” 暮mu门men 《文镜秘府论》
叠韵是韵母相同的词语,例如古诗中的叠韵 :
叠韵对:“放畅千般意,逍遥一个心。漱流还枕石,步月复弹琴。” 《文镜秘府论》
放fang、畅chang;逍xiao、遥yao。
古诗中有专门的双声对仗、叠韵对仗。不过上句双声,下句不双声,读起来就不太协调了。
另外,单独一句或者两句诗中出现韵母相同的字,在《文镜秘府论》记载的四声八病中,就是诗病了:大韵或者小韵。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古人起名字时,双声和叠韵的就比较少。
两个字双声的名字,如:王维wangwei、王湾wangwan。三个字声母都相同的名字几乎没有。
两个字叠韵的名字,如:李泌libì。
五、尽量避免同声或者叠韵
四声包括1、2、3、4,两个字的姓名还好,三个字尽量避免四声相同。
例如这几个名字,读起来就有点拗口:张春声(同是一声)、王鹏程(同是二声)、马小斐(同是三声,不过一般中间字会发二声)、孟庆贺(同是四声)。
张春声(同是一声)改一个为二声的话,就好一些,例如改为:张春平(平是2声);假如中间换成仄声(三声或四声):张雨声,就更好听一些。
虽然同声名字很多,如黄渤、王源等,但是可以注意,尽量避免同声和叠韵的名字。
假如两个字四声相同,同时又同声母或者同韵母的话,就有些拗口了。
如叠韵的名字而且都是三声 ,马塔mǎ tǎ;叠韵而且都是四声,赵浩zhào hào;
如双声的名字,都是一声,张芝zhāngzhī(东汉书法家);都是二声,冯féng凡fán。
如果三个字的名字,声母或者韵母都相同的话,和绕口令差不多,就只能请相声演员来读了 。
结束语
按照普通话的发音,同是平声,注意阴平与阳平相间,如郭德纲。
最好是平仄相间,如马三立、郭全宝等。
平声结尾的名字更加响亮一些,如马志明、侯宝林、李冰冰。
@老街味道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为何被渔洋山人批评?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出处原来在这里
从古诗词中判断,孔子到底是骂宰予昼寝,还是骂宰予画寝?
1953年毛泽东视察海军,伙食竟然比水兵还差
1953年2月17日,凌晨。
中南重镇武汉,被覆盖的瑞雪,映射成了银色世界。
“长江”和“洛阳”两舰,依次靠上了江汉关4号码头,融进了这银色的世界。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是迎送首长。”“长江”舰政委刘松激动地在军人大会上宣布:“为了祖国,为了亿万人民的愿望,大家必须百倍警惕,保卫首长的安全。”
顿时,指战员们热烈议论开了:迎送哪位首长?这种议论,在三天前,即2 月14 日,两舰由上海吴淞码头紧急起航时就开始了。当时,指战员见是“紧急起航”,就对哪位中央首长前来视察的可能性进行了逐个分析,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更盼望毛泽东主席能来视察!现在,指战员发现刘松在宣布时情绪是那样激动,更感到这次来视察的有可能是毛主席!
可是, 19 日上午的一些情况又否定了指战员们的猜测。这天早饭后,有几个穿便衣的人搬来一些卧具以及其它生活用品,并在政委住舱室摆设起来。这些卧具是:两条长凳子上铺一张长约6 尺、宽约4 尺的木板;木板很简陋,很粗糙,没有打油漆;床上放着一条薄垫子,一条白细布床单,一条白色里子、深绿色缎面的被子,一条白底兰花的毛毯,卧具上面印有“铁路专用车”的字样。其它用品只有木架帆布椅子及一些普普通通的箱子。看了这些摆设,指战员一下凉了半截:肯定不是毛主席来视察!毛主席是党和国家主席,又六十高龄了,怎么睡这样简陋的床铺呢?
江汉关楼顶的大钟刚敲过第十一下,三辆小汽车向码头开来。从第二辆汽车里下来一个人。这人头戴一顶黄绿色的旧解放帽,身穿一件已经退了色的草绿色大衣,脚着一双旧黄皮鞋。他身材魁梧。开始,这人背朝码头,面向大道。当他转过身来,突然有人惊喜地喊了一声:“毛主席!”水兵们像列队报数似的,轻声地传递着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长哨响起,全体立正。副舰长王内修跑步迎上前去向毛主席报告:“报告主席:‘长江’舰干部21 名,战士93 名,共114 名,请主席检阅!华东军区海军淤沪基地‘长江’舰副长王内修。”毛主席微笑着向站坡的指战员挥手答礼。毛主席从右舷登上“长江”舰,走到前甲板,再次挥手致意。
11 时30分,“长江”舰在前,“洛阳”舰殿后,开始了难忘的航行。
毛主席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来视察海军?航行中,指战员们热烈地猜测起来。慢慢地,指战员从陪同人员的口中,终于找到了答案。
今年,是中国结束战后的恢复时期,开始进入第一个建设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全国人民正斗志昂扬地建设社会主义。可是,帝国主义及国内反动派不甘心失败。它们妄想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扼杀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正在进行,它的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掀风作浪;国民党军队经常骚扰东南沿海,它控制的岛屿人民仍在水深火热之中煎熬。毛主席正是在这种国内外形势下,出于种种考虑而巡视长江下游各省的。毛主席时刻关注着海军建设。他虽然经常从报纸电台和文件电报中看到和听到人民海军建设的情况:垃圾尾海战、头门山海战,以及林文虎、赵孝庵、陈立富、王维福等英雄名字也在脑海里留下了印象。但是,人民海军建设得究竟怎么样了,他决定在这次视察长江下游各省期间,亲自对海军进行一次考察。
毛主席登舰后就到各个战位、各个舱室去看望战士,与战士亲切谈话。从驾驶台到厨房,从炮位到轮机舱,每一寸甲板都留下了毛主席的脚印。毛主席在枪炮长贾荣轩陪同下,先是看了主炮,然后又看了副炮。毛主席得知这些炮都是日本造的,满怀信心地说:“五年后,就可以装我们自己造的炮了。”
这时,“长江”舰政委刘松从指挥台下来,毛主席叫住了他。毛主席询问了刘松的姓名、职务以及从何处调来的情况。毛主席问:“技术学得怎么样?”刘松答:“现在仅仅是初步学到一些舰艇知识,真正的技术还不行。”毛主席指指旁边的战士:“他们都学得怎么样?”
“他们技术学得都很好。”
“那你应该好好地向他们学习啊!”
“是的,我一定好好地向他们学习。”
毛主席登上指挥台,向大队长王德祥询问了一些情况,又走到驾驶台左侧门口的王内修跟前。刘松向毛主席作了介绍。“这是副长王内修,是原海军人员,起义过来的;现在舰上没有舰长,军舰航行都由他负责。”
“噢,你是老海军,下面的徒弟们都听话吗?”
“都很听话。”
“他们都肯学习吧?”
“都学得很好。”
毛主席嘱咐说:“你要好好带徒弟啊!”
此刻,毛主席像想到了什么,走到刘松跟前,问道:“你们舰上的人员都是从哪里来的?”
“有的是陆军调来的,有的是青年知识分子参干的,还有一部分是原海军人员。”
“从陆军来的有多少人?”毛主席问。
“40 多人。”刘松答。
“青年知识分子有多少人?”
“也是40 多人。”
“原海军人员有多少人?”
“30 多人。”
“那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了。”
“是的。”
“他们吵不吵嘴?”
“不吵嘴,很团结。”
“这就好!”毛主席看到一个干部正在观察航标,向前走去。
“这是我们的航海长刘兴文。”刘松介绍说。
“航海长是干什么的?”毛主席问。刘松向毛主席介绍了航海长的职责。
“你是从哪里调来的?”毛主席问刘兴文。
“是从第四野战军调来的。”
“在海军学校学习过吗?”
“刚从大连海军学校毕业,来舰不久。”
毛主席接着说:“我听你们肖司令员说,你们陆军来的有些同志,不安心干海军。你乐意干海军吗?”刘兴文十分干脆地回答:“我们都愿意干海军!”毛主席高兴了,点点头,笑着说:是啊,应该安心干海军。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我们都是从海上来的,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
下午6点钟,军舰来到黄石港,靠上了码头。毛主席带着一行人,登上岸,穿过街道,会见地委书记去了。大约两个多小时,毛主席才回到军舰上。军舰开始夜航。毛主席劳累了一天,该休息了。可是,水兵们发现,已经是深夜了,毛主席还面朝右舷,坐在床上,腿盖被子,在思考着什么。
20日凌晨3点,军舰又靠上了九江码头。舰上一片寂静。这时候,只要有一点微小的声音,都会打扰人。水兵为了让毛主席安静地休息,想尽办法不发出一点声音。锅炉班长徐一宏和值更同志研究了四条操作方法:炉门轻轻开,用手来加煤,汽压不高不低,炉舱门紧闭。他们的手被煤块擦破了,指甲塞满了煤屑,煤舱温度已经升到40度以上,热得满头大汗,但是,他们的心情比谁都愉快。
7 点左右,毛主席的管理员正要上街,碰到了刚从街上回来的司务长刘桂田。刘桂田问:“上哪里去?”毛主席的管理员答:“上街买米,主席没有米吃了。”
“那不用买,我们舰上有的是上等白粳,要多少有多少,走,你跟我去拿。”
“那不行!”
“为什么?”
“主席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严格,一向只吃普通米。”
军需朱松知道了,也来劝说,毛主席的管理员说什么也不同意。朱松和刘桂田只好陪着管理员上街买了30 斤米。
回到舰上,几个水兵把毛主席的管理员围住了,提开了意见。“毛主席的伙食费只有我们的一半!应该给毛主席改善伙食。”
原来,水兵们发现,毛主席每顿饭只两菜一汤,菜还是两小碟,一荤一素,有时一点小辣椒也算一碟菜,吃得太差了,看不过去,就来给毛主席的管理员提意见。
“不行啊,主席每月伙食只24 万元(旧币),稍微吃好一点,主席就要查问,多花一分钱,我也要挨批评的。”
毛主席的管理员还说:“主席在家里也是一样,只有到了星期天,家里人多了,才增加一个菜。”水兵们听了,无比激动,也无可奈何。
上午9 点多钟。地方政府的两位负责同志先后来到舰上,毛主席和他们谈了许久。两个地方政府的负责人走后,大约是10 点多种,政治助理员于学斌来到前住舱。“同志们!大家都要求同毛主席合影,请毛主席题词,我起草了一个报告,请大家通过一下。”大家听了都高兴得跳起来。
此刻,停泊在江中的“洛阳”舰发来信号,要求毛主席到他们舰上去。
毛主席欣然同意,并要“长江”舰发信号通知“洛阳”舰。“洛阳”舰接到信号后,立即起锚,靠在了“长江”舰的右舷。毛主席走出住舱,高兴地说:“哪家要我哪家去。”说完,就从右舷登上了“洛阳”舰。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邵岭
摘自国防大学出版社《威震海疆——人民海军征战纪实》
相关问答
乱世家谱丢失。 - EJSFad4a8aV 的回答 - 懂得我是安徽的合肥。我们家排辈是:天,文,道,德,世,首,泰,倡。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1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
清朝的白莲教是一个什么组织?托影视作品的福,白莲教不仅在历史上头疼万分的执政者面前刷够了脸,在我们面前也完全可作为印象中的邪教偶像天团中的TOP3选手,荣登百变大咖秀领奖台。只是刷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