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锦绣发商贸有限公司

榆风姓名测试 【鲁西南味道】榆钱儿(朗读 梁雅)

发布时间:2024-11-24 07:11:31

【鲁西南味道】榆钱儿(朗读 梁雅)

作者:管廷军 朗读:梁雅

点击上面可以收听

阳春三月,当徐徐的春风绽开了百花,金黄的榆钱也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

现在正是榆钱飘香的季节。榆钱是榆树的翅果,因其外形圆薄形如古代的铜钱,人们都管它叫“榆钱”。

榆树是鲁西南的主要树种之一。小时候榆树很多,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栽植着大大小小的榆树,记得在奶奶家的小院子里就有七八棵。

春风一吹,榆树枝条就开始萌动,先是鼓满了褐红色的星星点点,不几日便变成了一串串绿豆大小的花苞,也就在一夜之间,枝条上的榆钱完全绽放,整个榆树就似挂满了一串串金灿灿的铜钱,随风左右摇摆。

我小时候会爬树,每当“铜钱”挂满枝条的季节,母亲就让我爬到树上去捋榆钱。脱掉鞋子,挎个粗布书包,双手紧抱树干,两腿紧夹树干,两脚内翻紧蹬树干,交替用力,一会儿便爬到树枝上面。榆树的枝条柔软,韧性也大,坐或者站在粗树枝上,伸手够到长满榆钱的枝条,弯曲到自己面前,先捋上一把塞进自己嘴里慢慢咀嚼,一边细细吮吸着榆钱淡淡的清香,品味着榆钱带来的春天的味道,一边大把大把的捋下榆钱装满书包。

榆钱最经典的吃法是榆钱窝头,做法也比较简单,将榆钱洗净,加上白面和适量水,在和面盆里用手使劲搋匀,做成窝头蒸熟。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豆面、玉米面等,或者加少许盐、葱姜等做成咸窝头。

榆钱窝头将面粉的清香、榆钱的野味有机的混合在一起,再用蒜臼子搉点干辣椒(灶膛里烤的最好)或者蒜泥,滴上几滴香油,用窝头蘸着吃,真是满嘴生香,口福满满,绝对是美食中的绝配。现在很多餐馆都将榆钱窝头做成发面的,但我还是觉得做成死面的好吃,黏黏的又嚼着非常劲道。

榆钱当然还能做出很多种美味佳肴,比如蒸榆钱、榆钱锅饼、榆钱粥等,每一种带有榆钱的佳肴,都有各自的滋味,细细地品起来,都能品出乡村最自然、最原始的味道。

现在鲁西南的榆树很少了,几乎到了灭绝的境地,老家的榆树也几乎没有了,想吃榆钱,只能去菜市场转转,如果碰不巧的话并不好买到。小时候遍地都是的榆钱竟然变得如此稀罕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榆树遇到了一场虫灾,使鲁西南农村的榆树遭受了灭顶之灾。这种虫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榆蓝金花虫(也叫榆蓝叶甲),但是它的幼虫非常恶心,成片成片的趴在大榆树的树干上,抱团残害着榆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过集体灭虫,镰刀剐、抹农药、火把烤等,但都无济于事,这种恶心的虫子还是疯狂的繁殖。再后来,老家的榆树便越来越少,以致几乎绝迹。

榆蓝金花虫是外来物种,据说是从日本进口的木材带进国内的,没有了天敌,便肆无忌惮的疯狂繁殖,造成了我国榆树的近乎灭绝。就像现在的美国白蛾,也是外来物种,政府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防治,甚至动用飞机进行“飞防”。这,是不是小日本和美帝专门对中国搞的破坏呢?

榆钱鲜嫩可口的日子,也不过三两天,温暖的南风一吹,榆钱便变白老去,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被风吹到墙角、路旁、沟边,遇到雨水天气便会生根发芽,长出小树苗,但如果没有人专门管理呵护,一般不会长成大榆树,会早早的“夭折”了。榆树的繁殖虽然很容易,不过现在老家也很少栽植,可能是由于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低的原因。80年代以后,老家开始栽植速生杨树,长得快,而且是很多板材的原材料,经济效益比较好。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现在一到春天,杨棉到处飞扬,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外来的榆蓝金花虫几乎灭绝了中国的榆树,人为大量栽植速生杨又带来了严重的杨棉困扰,这就是生态不平衡,应该和人为的因素有很大关系吧。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但不能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否则就会自食其果。

榆钱落净,榆树叶子便钻出枝头,青翠娇嫩,也可以食用。细长的嫩榆树枝条还可以做成“鼻牛”,在柳枝老去之后,也可以吹出阵阵悦耳的“柳笛”声声。

榆木属于硬木之类,可以当檩条、做家具,特别是榆树疙瘩,非常的坚硬,我们经常形容一个人脑袋不开窍或者死脑筋,会说“你这个榆木疙瘩”,可见榆木疙瘩的坚硬程度。不过现在真正的榆木疙瘩却是上好的木雕材料,用老榆木做的家具也是价值不菲。新的榆木容易“走劲”变形,放置几年后的老榆木才是做家具的理想木材。

清代诗人郭诚在《榆荚羹》中有诗云:“自下盐梅入碧鲜,榆风吹散晚厨烟。拣杯戏向山妻说,一箸真成食万钱”。春天来了,我到哪儿去寻找一棵榆树?亲手折上一枝榆条,捋上几把榆钱,慢慢品味榆钱青青的芳香、回味儿时快乐的时光。

「朝花夕食」天山的榆荚

春风里,花一样的榆钱,携黄带绿,一簇簇紧拥着。灿灿的阳光下,都好似镀上了一层金色,一片片通体透亮,散发着明媚的光泽。 饥荒年代,榆钱不光名字吉利,寓意吉祥,还真是老百姓的救命粮呢。

清明过后,天山脚下的气温才真正有了起色。此时,寂寞了一冬的榆树,紧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步伐,开始在枝头摇曳出串串新绿。春风里,花一样的榆钱,携黄带绿,一簇簇紧拥着。灿灿的阳光下,都好似镀上了一层金色,一片片通体透亮,散发着明媚的光泽。那光泽,又如一把调羹,勾起我对往昔岁月与味觉的双重回忆。

图片来自网络,下同

榆树喜光,是一种耐旱、耐寒、耐贫瘠的树种,特别适合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长。因此,无论走到新疆的什么地方,都能在公路边、田埂旁、农家院落,甚至公园、城市的街道觅见它的身影。从小到大,除了白杨树和柳树外,我见得最多的好像就是榆树。

榆树上开出的榆钱是可以食用的。一开始,榆树鼓出密密的小小的紫色花苞,不易觉察,待猛然发现的时候,枝上已经缀满了榆钱。仔细瞧,那薄薄的、中间稍稍鼓起的一串串榆钱儿,像极了过去的铜钱。

榆钱,又名榆荚,既是花,也是果,因形似古时的铜钱,故名榆钱儿。《本草纲目》载:“榆未生叶时,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榆钱既可观赏,又可入馔。由于榆钱与“余钱”谐音,因而深得人们的喜爱。民间也有“一树榆钱半月粮”之说。饥荒年代,榆钱不光名字吉利,寓意吉祥,还真是老百姓的救命粮呢。

榆钱不同于别的野菜出自泥土、长在地面,而是高高地开在树上。那一个个绿色的铜钱,一枚枚奇特的花瓣儿,在结出种子之前,因其鲜嫩和略带一股淡淡的清甜,是春天里不可多得的一道美食。

记得小时候,每当榆钱刚刚显露枝头,我就和弟妹飞向了郊外。每人胸前挂一个布兜或书包,猴子一样“嗖嗖”爬到树上,像捋沙枣一样捋榆钱。尽管出门时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不让我们生吃榆钱,但那带着清香的榆钱捋在手里时,哪里还能等到回家煮熟了再吃?先往嘴里塞一把再说。嫩生生的榆钱,汁液饱满,咬一口,清甜爽脆,满是春天的味道。我们一边捋一边吃,开心的笑声宛若一串串榆钱儿在林间缭绕、在树梢荡漾。等我们的布兜书包塞得鼓鼓囊囊时,一个个干瘪的肚子也早已是圆溜溜的了。心满意足的我们,离开的时候,还不忘折一两根开满榆钱儿的枝条,项圈一样环绕在脖颈。

榆钱的吃法有很多种:生吃、煮粥、做包子馅儿均可。不过,最常见的是蒸着吃。先将榆钱的蒂摘除,清水洗净、沥干,然后掺进玉米面或白面,用手捏成大小均匀的团状,上笼蒸2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吃的时候,再根据个人口味儿,适当加入蒜末、盐、醋、辣椒油、香油等调料。那融合了香辣酸甜多重味道和菜面合一的特殊口感,多少年来,一直根植于心,真的是今年吃了还想来年。

母亲会将鸡蛋打入洗净的榆钱中,放入食盐,用筷子搅匀,然后倒入油锅大火翻炒。蛋液炒至凝块时,一盘香喷喷的榆钱炒蛋就做好了。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别说吃了,仅仅看一眼那金黄的蛋块与碧绿的菜叶之间的完美结合,就让人难以自持。母亲还给我们摊过榆钱煎饼,烙过榆钱烫面饼,那味道也堪称一绝。

榆钱煮粥也很好吃。取适量的大米与糯米,倒入烧开的锅中,小火熬制,待米熬至黏稠时,放入时鲜的榆钱儿,煮软便可食用。透过袅袅升腾的热汽,一碗晶莹润滑、点缀着几片绿色圆叶的白粥,仿佛变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春之素描。喝一口,软糯滑溜,清新鲜香,让人回味无穷。难怪,欧阳修吃罢榆钱粥后,难掩心中愉悦,提笔留下了“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的千古佳句。清朝郭诚更是在《榆荚羹》中云:“自下盐梅入碧鲜,榆风吹散晚厨烟。拣杯戏向山妻说,一箸真成食万钱。”每每读到这首诗,我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的幽默与诙谐,与妻子一同喝榆荚羹时的情景,仿若就在眼前。

榆钱不仅老百姓喜食,诗人赞颂,同时也是宫廷御膳的一道美食。清代张潮编纂的《人海记》中写道:“三月初旬,榆荚方生,时官厨采供御膳。”可见,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皇宫帝王,春天里,也想尝一尝榆钱的鲜美味道。

榆钱的生长期极短,10天半月后,那原本青翠的叶片就会发黄变老。最后,只能是“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蝴蝶成团榆荚飞,轻狂恰似五铢衣”。不过,在榆钱儿飘落的同时,你会发现,榆树的叶子,正一片片抽出,一片片茁壮,苍老的榆树又繁育出另一个春天。

“又是一年春来到,柳絮儿满天飘,暖风轻扬桃花红了,榆钱儿窜上了梢……”是的,又到了品食榆钱的时候了。我早已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翘首以盼了。

(作者单位:农发行新疆分行营业部,原文刊登于2020年4月16日粮油市场报四版)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 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相关问答

七夕节你选哪些古诗词名句送给她?

1、晚风轻踩着云朵,月亮在贩售快乐;你从银河背后靠近我,我与星辉一同为你沦陷。2、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3、说好一辈子,就是一辈子,...织女...

展开全部内容